1. 首页
  2. 女性心理 正文

子女谈恋爱如何是好?

青少年谈恋爱这个话题,有时会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:父母担忧子女过早谈恋爱会出现种种危机;子女则认为父母保守专制,难以沟通。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好?

青少年谈恋爱这个话题,有时会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:父母担忧子女过早谈恋爱会出现种种危机;子女则认为父母保守专制,难以沟通。父母师长有责任提醒,但若时刻批判青少年的想法,忽视他们的感受,只会扩大成年人与青少年的对立面。

我们找来青协青年工作干事林亚绚姑娘,以及参与中小学恋爱及*教育计划的张太,跟我们分享家长在恋爱教育上的经验及建议。

要了解子女心事,家长在日常与子女相处中,透过细心观察,用心聆听,已可留意到许多关于子女的事。最佳方法,当然是平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,让子女愿意主动对话。记者跟林姑娘和张太访问后,综合了以下七大要点,希望能协助家长与子女开展有关恋爱的对话,令亲子沟通更和谐。

(一)放下权威形象

林姑娘指,父母在说道理时,很容易只用成年人的目光去看事情,觉得自己“食盐多过吃米”,这样会忽略了子女的主体经验。当家长批评子女的爱太儿戏,他们可能视之为最真挚的感情。张太就认为父母应多谦虚,生活上发觉自己犯错,首先要主动跟子女承认过错,让他们觉得跟父母是朋友关系,他们才会更愿意诉说心事。纵使家长不一定赞同子女的恋爱态度,但只有开放友善的讨论空间,才能了解他们真正想法,而非成为最后一个知道子女恋爱问题的人。

(二) 理解成长需要及压力

家长首先要了解异*互相吸引及憧憬恋爱,是青少年的正常成长需要。对话时宜表达这种理解,让子女感受父母明白自己的需要。另外亦要明白子女不只是面对单一的压力来源。

林姑娘分享了一个案:一位女同学觉得跟男友谈恋爱没有私人空间,因为每天放学后都被要求跟对方联络,即使没有话题也要谈论至睡觉前才可停止联系。同时妈妈又不太希望她拍拖,不让她出外约会,虽然她知道妈妈是关心她,但亲子间仍有冲突。要同时取悦男友和妈妈,令她压力培增。若父母不理解青少年的感受和需要,恋爱及*教育只会变成“你有你讲,我有我做”的单向灌输。

(叁)多与子女分享话题

家长可以轻松和分享式的方法,与子女打开话匣子,例如利用报章报导、个人经验等生活素材,与子女分享对恋爱的看法。沟通时避免过分说教,同时要留意在诉说个人经验时,不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一*。

林姑娘指恋爱教育的根本是要有个良好的亲子关系,“如果从小有个开放的平台,父母会信任自己,子女便会主动打开话题。当亲子间有巩固的关系,无论子女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回到父母身边。而张太每次听完讲座,都会第一时间回家跟两位女儿分享,她们都会感兴趣,并乐意与妈妈讨论恋爱的话题。

(四)不要阻吓与禁止

在推行恋爱及*教育时,若只将焦点放在“阻吓禁止”之上,例如强调早恋会影响学业和一生前途、*行为会带来**、未婚怀yun、堕胎等恶果,也许当下能提升他们对爱与*的警觉,却无法预计他们在成年及进入婚姻以后,会否仍延续对恋爱与*的负面想法,这对个人身心发展绝非好事。

张太表示,父母面对子女恋爱的问题,信任的空间好重要,父母要保持开明才可建立这个空间,“子女一下子很难跟你诉说心事,如果禁得好紧要,加上不断批评,他多数都不愿意讲”。她又指父母最好不要强硬反对,因为这样反弹力只会愈强。

(五)接纳与包容

父母对子女的包容,是包括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。张太曾遇过一对小情人,男方成绩优异,对女方也非常好。不过女方妈妈一次无意中发现他们有*行为,一向认为女儿乖巧的妈妈晴天霹雳,报警控告男方强姦。虽然男方罪名不成立,但对双方均有不良的影响。

林姑娘认为*教育是让子女自己思考是否能承担后果,“我们不是教他做或不做,而是做会有后果,而这个后果你是否可以承担呢?如果他想清楚谂清楚能承担后果,我们都无话可说”。而最重要是即使子女做错决定,父母都会随时打开大门接纳他们,让他们感到有容身之所。

恋爱教育工作坊中,家长会学习避免在言语上跟子女起冲突。(六)忍耐与聆听

有时子女跟父母倾诉时,纵使父母心中有多不认同子女的想法,也要忍耐,用心聆听子女的说话,不要马上否定他。可以让子女有充分机会表达之余,父母自己也可以避免冲动。父母冲口而出的说话,可能会对子女造成深刻的阴影,令他以后不再愿意诉心声。

当女儿们有心事跟张太诉说时,她一定会把她们的说话听完,“有时他们只是想找个聆听的对象,找个人接受他的感受。我会稍为提点,说出不同可能*,但不会太多批评,不强加意见,让他们自己选择。

(七)放手让子女学习解决问题

很多家长都担心子女谈恋爱会影响学业,但张太的想法比较豁达,“如果子女真的不爱读书,他因为谈恋爱而变得更不爱读书的机会不太大;如果子女懂事,可以跟情人一起温习,不会有太大影响”。另外,她指在热恋期的一两个月,子女在学业上可能有所松懈,之后慢慢提醒他管理好时间便可。

父母在子女感情路上的角*,应该是教他们如何面对困难,提供多个角度,让他们自己解决。张太提醒家长,不要期望子女一听父母意见后便立即做出成果,“他们像种子般需要时间长大,可能他们听完半年之后才会突然醒觉”。